• 106阅读
  • 0回复

普通话在广东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2-03-01
第1版(要闻)
专栏:

普通话在广东
本报记者 梁兆明
“很有必要”。这是广东各阶层人士对省委、省政府2月2日发出的关于大力推广普通话的决定的普遍反应。
为了亲身感受一下大力推广普通话的必要性,记者特意走访了一些机关、学校和服务性行业。
2月24日上午10时,记者在广州火车站西广场登上31路公共汽车。跟着上车的是一位外地旅客,随手将两大包行李丢在脚下。乘务员开始时很和气地用广州话提醒说:“请把行李放好,还有很多人上车的。”这位旅客却毫无反应。乘务员又推推他用广州话大声说:“你是聋的吗?”说完,乘务员动手将他的行李抛到一个角落,这位外地乘客生气了,差点亮出拳头。幸好有人用普通话解释一番,紧张气氛才缓和下来。
车到南方大厦,途经9个站,乘务员只用广州话报站,车上虽然装备了用普通话报站的录音喇叭,但车到站了才响,乘客没有时间作准备。
广州市在广东,算是普通话推广较好的一个地区了。在顺德县大良镇,记者找到一家商店用普通话向售货员买一瓶当地特产牛乳,两位女售货员听不懂,你瞪着我,我瞪着你地说:“这个北佬说什么?”最后记者只好用广州话来解决问题。又有一次到雷州半岛的徐闻县,在一家小商店买条毛巾,售货员既听不懂普通话,也听不懂广州话,只好找一位懂普通话的当地人用雷(州)话翻释。常听外地朋友风趣地说:“来到广东如到了外国。浑身血液往脑袋涌,神经绷得紧紧的。”
记者与一些地区的党政领导就推广普通话一事交谈起来,不少人感到语言的隔阂,直接影响到广东与省外各地以至广东境内各地的社会经济交流。然而也有一些地区的领导对推广普通话的意义认识不足。
省政府明文规定全省县以上机关,开会一律使用普通话。记者在珠江三角洲地区,曾经问过好几位县一级干部为什么不使用普通话、为什么不学讲普通话时,有的说“年纪大了,舌头不灵活,学不了”,有的说“工作忙,没时间学”,有的还说“外地不少大城市,都以学讲广州话为时髦,我们怎么能不讲广州话。”
记者到教育部门了解情况。省教育部门提供的统计数字显示,广州市坚持用普通话讲课为主的学校有1/3到1/2。走出广州城,用方言授课的现象就相当普遍了,有的学校甚至把汉语拼音课程也取消了。记者前不久到粤北山区,走访了一些中、小学校,都是用当地方言教学的。询问一位小学校长为什么教师不用普通话授课,回答是:“在边远山区的小学教师,多数不会讲普通话,就是中学,讲得一口流利普通话的教师也不多。”上学没有学好普通话,工作了就无法以普通话为工作用语。一些服务行业的工作人员如乘务员、售货员、服务员,多数虽是年轻人,都是小学毕业以上文化程度,可就是不会讲普通话,也听不懂。
这些日子,大力推广普通话又成“老广”们的议论话题了。记者到处听到这样的议论:关键是领导重视、学校重视、传播媒介重视,创造一个学习普通话的语言环境。在议论中许多人关注到广播电视,普遍认为目前覆盖广州地区上空的6个地方电台、3个地方电视台的语言使用分工是恰当的,符合省情民情,美中不足的是使用粤语的3个电台和两个电视台增加一些固定的学习普通话的专题节目就更好了。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