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6阅读
  • 0回复

“凤还巢”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2-03-01
第3版(政治·法律·社会)
专栏:

“凤还巢”
李学明 赵晓楼 高尚义
新年刚过,唐山市开平区农村一些身怀绝技、被高薪聘请到外地挣大钱的党员纷纷回了村。村里的父老乡亲喜在心头,说他们是“凤还巢”,集体经济有了希望。
开平区环绕整个唐山市,市郊的特殊条件,使这儿的老百姓中出能人,尤其在党员中,能人更多。前些年,迎来了改革开放,乡亲们把地种活了,接着又一家一户搞起了工副业,党员带头致富出了名。邻近县区的人登门出高价,请他们出村帮忙挣大钱。一时间,不少能人像长了翅膀,接二连三往外飞。没过三五年,村里乡亲们就吃不住劲儿了,他们看到本区半壁店村办了十一个工厂,集体经济红红火火,一九九一年工农业总产值一点七亿元,村民看病集体负担,孩子们上学集体管,人均收入还达到一千五百元。共同富裕把人心搅得直发痒。乡亲们念叨着,盼望着,飞走的能人儿快回来!
正在深入的农村社会主义思想教育不但使农民坚定了社会主义信念,而且还懂得了搞好社会主义必须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外出的党员学习了党的十三届八中全会《决定》,参加了民主评议党员和村级班子全员整训,直感到浑身发热。面对时代的召唤,想到历史的责任,这些党员中的能人决心由“带头”致富,变为“带领”大家共同致富。
栗园乡双庙村老党员郑久文,一九八八年被外地聘请帮助个人承包陶瓷厂,对方请他包三个工厂,其中一个厂张口就给月酬八百元,他推来让去,三个厂每月少说也要给上千元。他老家双庙村也有个村办陶瓷厂,办厂三年,停产两年半,只生产四个月就赔了十多万块钱。
这次社会主义思想教育中,大家也知道政策允许他外出挣大钱,可更希望他回来救活村办厂,只是回村受累多,挣钱少,怕老郑下不了决心。面对热切的目光,郑久文主动提出回村当陶瓷厂厂长,并准备与外厂联合搞配套生产,扩大销路,提高效益。他说:“我在双庙村长大,靠党组织培养,虽说余热有限,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无限。”
今年二十六岁的栗园村年轻党员王庆山,搞建筑工程预算是好手,去年他个人到外村组织起三十多人的队伍到城里搞建筑,三个工程个个优秀。年底又有几个单位找他,要再给一百五十多万元的工程,若干下来,个人收入极为可观。这次他听说村里基建公司需要他,二话没说就回了村,他说年轻党员更应该为集体多想事,多干事。
洼里乡后营村党支部副书记、经济合作社主任蒋福中,是个大能人,他帮人家打小煤窑、建粉丝厂、罐头厂,哪家一年都愿给报酬上万元。这回他全都舍弃了,扑下身子为村里建厂,投资近二百万元,到一月四日土建基本竣工,到三月底就能投入生产,可以安排村里劳力上百人。
过去开平区飞走的党员几乎村村有,现在都陆续往回奔,他们在用行动证明,共产党员牢记着带领群众共同致富奔小康的责任。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