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8阅读
  • 0回复

转变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3-07-01
第5版(文学作品)
专栏:

  转变
洪尘
那年胡咸田四十出头,已当了十五年的公社党委书记。
胡咸田个子矮矮的,在人群中一站,一点儿也不起眼。说起话来,一口夹着乡音的粤语,显得有点土气。这也难怪。他原本就是土生土长的乡下人。小学一毕业,就回乡抡锄把,从最基层干起,任公社书记那年,他才25岁。
与泥土打了半辈子的交道,按惯例,应该往县城里调调,好好坐一下办公室了。县领导找他谈话,他便服从指挥到了县计委。那是1982年。
沉睡的珠江三角洲仿佛刚从梦中醒来,就进入了一个热气腾腾的早晨。但已不是胡咸田看惯了的农夫荷锄晨耕图,而是隆隆的机器声和四处平地而起的厂房。地处穗港澳经济金三角中间地带的东莞县(1985年撤县改市),顿时成为各路英雄纵横驰骋、跃马扬鞭的大舞台。
胡咸田便坐不住了。其实他本来就不是一个可以轻易坐得住的人。他喜欢挑战困难,开创局面,越是落后的地方对他越有吸引力,而且往往三几下拳脚,便给人以耳目一新之感。东莞五十岁左右的乡镇干部们,都知道胡书记是个人物。这么一个浑身充满了创造细胞的人,那一杯茶、几张报纸的日子如何拴得住他?!
果然就让他逮住了机会。开放之风乍起,地理位置优越的东莞吸引了大批外商,当地政府需要一个穿针引线、引路搭桥的机构,于是东莞经济发展总公司应运而生,胡咸田便领衔上任。
说来也可怜,胡咸田手里只领了2500元的开办费。当然领导也很通达,只给软任务,没有硬指标,潜台词也就是尽力而为,能干多少算多少,当然还有一条也很重要,那就是给了胡咸田充分的企业自主权。剩下的,就看你的智慧、眼光和才气了。
几乎说得上是白手起家。不过没关系,只要给政策,放权,便可以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公司创办伊始,缺资金、缺技术、缺人才,胡咸田和他的伙伴们就四处游说,“借船出海,借鸡生蛋”。你一无所有,与别人合作,就要让别人有利可图。有的项目合作者得利让人眼红,胡咸田就说,别人赚多少我不管,只要我们也有得赚,那就可以合作。这叫共同获利。对合作者胡咸田从不斤斤计较,极显气度。一位北京的高级工程师研制成功一个高尖项目,公司认为可以引进,但工程师提出要房子、汽车、高薪,胡咸田毫不犹豫,给!
使来访者感兴趣的是,从一个党的工作者到一名企业家,这个转变是如何形成的,发扬和保持的“优良作风”是些什么?胡经理不假思索地说,新的年代让老百姓的生活好起来,国富民安,落实党的富民政策,关键是实干,是观念的解放。
放长眼光,开拓新路。坚持以发展高、新、大产品为方向,不走别人走过的老路。胡咸田有一句口头禅:人做我不做,我做人未做。因此,公司与人合资或独资的项目,大多具有国际先进水平,为占领市场、立于不败之地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敢于用活政策,敢于走别人没走过的路,这就是胡咸田的风格。这种风格的直接效应就是大气度、大手笔,想别人所未想,做别人所未做,重点经营,八面开花。今天还在与外商谈判如何拓展国外市场,明天又到杭州西湖投资数千万元建起“梦湖山庄”,他的出奇不意、高效率、快节奏,实在令人目不暇给……
十年弹指一挥间。胡咸田和他的伙伴们将这个2500元起家的公司发展成为集生产、国内外贸易、科研、海外投资、房地产开发于一体的多功能的企业集团。而胡咸田呢,也从一个只懂种田的农村干部摇身一变成为富有现代管理经验的企业家。
而胡咸田却不言成功。他的胃口很大,他并不满足于目前已经做到的一切。他说:“我们的目标是将公司发展成为国际化的企业集团。”
这已不算梦想,公司的触角早已伸展到了世界十多个国家和地区。昔日的公社书记,如今的总经理胡咸田,他的自信而又潇洒的脚步早就越过了太平洋和大西洋。
胡咸田是一个缩影。从泥腿子到公社书记到总经理,浓缩了新中国近半个世纪尤其是十年来的历史进程。在今天的神州大地,几乎到处可见胡咸田们匆匆前行的身影。
这些充满了艰辛和光彩的身影啊!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