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0阅读
  • 0回复

从帕瓦罗蒂“出圈”谈起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3-07-17
第7版(国际副刊)
专栏:五洲茶亭

  从帕瓦罗蒂“出圈”谈起
肖勇
近日,友人送来一盘录音带,录的是去年9月意大利举行的“为非洲贫血症患者募捐音乐会”的实况,由著名男高音歌唱家帕瓦罗蒂与摇滚歌手苏克洛、警察合唱团主歌手史汀、皇后合唱团吉他手若曼、“新音乐代言人”奥菲尔德、玉女歌手苏珊等十位流行音乐明星联袂演唱。
起初,我看到盒封上的介绍时有点纳闷:“老帕”怎么和那帮人唱到一块去了?后来,放了一段听了听,倒也别有韵味。古典的、宗教的、摇滚的、新潮的、民谣的……各种风格熔为一炉。
据说,这是帕瓦罗蒂首次与流行音乐家同台。从现象上看,此举由慈善事业促成,但联想到近年国际乐坛类似事例,又感到它并非孤立的和偶然的,似乎预示着艺术发展的新趋势。人们也许记得,第25届奥运会期间,大家从电视屏幕上反复欣赏到的会歌《巴塞罗那》,演唱者一位是卡巴耶,一位是摇滚歌星梅克里;闭幕式上的主题曲《永远是朋友》则由卡雷拉斯与一位女流行歌手合唱。卡巴耶、卡雷拉斯都是与帕瓦罗蒂齐名的声乐艺术家,他们开了美声与流行音乐交融的先河。在器乐领域,亦有别开生面的景象:舞台上,当代最杰出的小提琴家梅纽因身着黑礼服、领系蝴蝶结,十分投入地运弓揉弦,而他身旁那位操琴合作者却穿着棉质衬衫,上面印满嫣红翠绿的花卉图案,此公叫葛拉佩利——赫赫有名的爵士乐小提琴手。两人居然“天衣无缝”地合作灌制了7张唱片,且畅销于世。梅氏对这位搭档的评语是:“技巧、欢乐,不断发明创新。”
在笔者印象里,音乐界向来存在两个圈子,一称“严肃(高雅)音乐”,一称“通俗(流行)音乐”。形容二者关系,往重了说,“冰炭不同器”;照轻了讲,“老死不相往来”。可有意思的是,现在诸如帕瓦罗蒂、卡巴耶、卡雷拉斯、梅纽因这样的大师级人物率先出了“圈”。对此,谁都有权作出解释,若依我之见,用两个字足以概括:开放。
世界上一切事物都是相互联系的,即相互依存、相互吸引、相互渗透、相互作用等,这属于辩证法常识。开放,就是承认上述必然性,顺应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今天,国家(地区)之间实行相互开放的原理和意义,为人们普遍接受和理解。那么,艺术门类(形态、流派)之间,是不是也有个相互开放的问题并与之同理呢?我以为是,开则振兴、繁荣、活跃、丰富、进步……;闭则衰落、萧条、僵化、单调、倒退……
人民大众需要审美,也需要娱乐;需要“阳春白雪”的熏陶,也需要“下里巴人”的刺激。故严肃音乐家和通俗音乐家在这里就可以找到共同点。二者都不妨换换脑筋,超脱框框,向对方开放。试想,前者若能大胆“拿来”后者的某些表演形式,也许更易于贴近观众,觅得知音,而不至于总是抱怨“不景气”;后者若能汲取前者一点“素质”,则可免于滑向粗俗、浅薄。开放的结果,只能是促进各自的发展。今春,中央乐团带头搞起“POPS”音乐会,社会反响热烈,各界人士见仁见智。国家级交响阵容中,首次出现手持麦克风的歌星,透出一股开放的气息。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