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9阅读
  • 0回复

汽水的警示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3-01-02
第2版(经济)
专栏:

  汽水的警示
新华社记者唐虹
渐渐地,汽水不再是盛夏独有的专利,不再是都市生活特有的潇洒。一年四季,田间乡镇,汽水的消费群体在急剧地膨胀着。
5年前,我国汽水年产量为184万吨,而最新统计数字是年产量300多万吨。
然而,我们痛痛快快启开瓶盖,一仰脖——
喝下去的是什么?
1990年三季度,在首都市场抽查的100种汽水,只有39种合格;1991年,国家技术监督局在244个城市对3611批次汽水样品统一监督抽查,合格率为35%;1992年,接受统检的企业和样品批次增加了近一倍,合格率为33.4%。也就是说,每3瓶汽水中约有两瓶不合格!
标准规定,每毫升汽水细菌总数不得超过100个,每百毫升汽水大肠菌群不得超过6个。而安徽宿县个体户邵体华生产的汽水,细菌超标1500倍。更有甚者,青海省西宁回民食品厂生产的甜橙汽水中,竟含有志贺氏A群Ⅰ型致病菌。相形之下,糖精、香精、色精加自来水的“三精水”虽相当普遍,却已不值得大惊小怪了。
尽管主管部门三令五申,尽管分析会、整改会接二连三地召开,可汽水的质量一直居低不上,徘徊不前。难道说,这简简单单的汽水——
真就整不明白?
有资料显示,我国年人均消费汽水3.5公斤,占世界平均消费量的1/12。
强大的市场潜力刺激着大大小小的企业盲目上马。有的直言不讳:挣的就是偷工减料的钱。对他们,任何形式的心慈手软都有可能造成消费者的极大不幸。但是,还有一些企业怎么也弄不明白,尽心尽力的工作换回的却是一大堆无情的数据?
两个水龙头,一个灌水,一个灌汁,再用锤子把盖敲上,这原始的办法仍在沿袭。目前采用的是二次灌装设备,先灌气,再灌汁,最后封盖——经过这番周折,纵有三头六臂也挡不住细菌的入侵和气体的流失。那么,垂头丧气、冥思苦想的厂长们——
靠什么挺起脊梁?
监督抽查,无疑敲响了企业的质量警钟。而他们更渴望得到扎扎实实的帮助。
在进行监查的同时,国家技术监督局开始强化服务功能,帮助中小企业排忧解难。日前,他们破天荒向全国推荐了河北省廊坊锻压机床厂的液体等压一次灌装设备GD16/8、DGP16/6灌装封盖机和HS—2000气水糖混合机。在此之前,他们委托国家食品机械检验中心对上述3种产品进行了几近苛刻的突击抽检,所得各项指标都百分之百合格。
江西有5家去年统检不合格的汽水厂,用了廊坊厂的设备,今年统检全部合格。内蒙古、云南的用户也深有感触:只要原料好,用这套设备做出来的汽水,基本不会出问题。
透过汽水的整改,我们也许可以悟到质量工作的新思路。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