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5阅读
  • 0回复

群众教育群众 自觉厉行节约 武安工农商省米省钱成绩大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47-08-02
第2版()
专栏:

群众教育群众 自觉厉行节约
武安工农商省米省钱成绩大
【本报特讯】端阳节以来一月中,武安的节约备荒运动,已以换饭省米、变烟戒酒,节三余一(三天省出一天粮)、织(纺织)三余一、砍(拾砍)三余一为口号,在全县大规模推行起来,获得极显著成绩。过去天天离不了白面的新区村庄,现在很少有吃白面的了。大部村庄都已掺吃糠菜。吃酒吸纸烟等浪费行为,成了人人指责的可耻行为。各级干部以县长、县委们为首,一律改吸旱烟。个别公营商店或干部不起模范作用,都遭到群众白眼,有的受到群众正面批评,开始改变作风。西通乐村有十个浪费者(群众称他们“河涝床”),在村民比“会过”(省米省钱,会过光景)的大会上,说不出一点会过的地方来,结果受到多数人严厉批评,群众决议“不再给他们分果实”,“不救济,不互助,卖地不管,饿死活该。”浪费者最后做了检讨,自订纪律,决心转变。城南十区二十村统计,一月内省米五万七千斤,一六一四个喝酒吸纸烟的全部戒了酒,改吸旱烟,省钱三百三十九万元,打干菜六万四千斤。八区崇义全村不到两千人口,除幼儿不计外,有四二三人每天由吃一斤米减到九两,一二三三人减到十二两,七七人减到十四两。平均每人每天少吃四两以上,受到区上的表扬。三区伯延镇十八天统计,光变烟戒酒、不吃馆子、不送礼三项,省米三五七一斤。“节约节”(端阳节)一日内,全县平均每村省九万元,七区省五百八十万元,十一区省四百万元,城关较差,也省了三百二十九万元。三区仅伯延一镇一天省了一百四十四万元。各村并以斗争果实及副业所得开始积义仓,八特村工人亦已每人每日积资一百五到三百元来买粮积义仓。并普遍提出:谁不好好生产节约,明年就不救济谁。全县估计,端阳节到秋收前三月内足可省出一个月的吃用来。
县区村对这一大规模运动的领导,首先是克服了单纯的命令行事,禁烟、禁酒、禁肉、禁瓜果等,而代以深入的层层发动。开始时的“严禁”,实际是把零卖变成暗卖,卖的更快,坏分子乘机造谣:省下都得归公。反增反感。有些村怕瓜果腐烂,都自己吃了,群众埋怨政府塞断了生财之道。领导上发现了这个失败,很快改用一层层思想发动的办法:大规模组织各村农民回忆灾荒年痛苦,回忆曾经饿死过多少人,饿跑、饿坏、卖儿女、卖产业多少人;谈论某户原很殷实,但因浪费,灾荒年挨了饿;某户并不殷实,但因会过,没有挨了饿;具体算帐:“纸烟变旱烟,一年省三万”,“一顿白面能渡三天荒”,“一碗凉粉一顿饭”等,使大家普遍警觉起来,考虑今年的困难:棉花是收入的大宗,但多没种上,或种上又被冰雹打了;粮食确定歉收;副业收入过去占一半,今年门路很少,加以战争条件,战勤与财粮负担很难减轻。这样转变了一般群众情绪。煤窑工人、手艺工人、麻糖小贩等,以前一般都浪费,经过动员讨论,都明白了自己的产品与手艺在灾荒年将大减其出路,买粮将发生许多困难,开始节衣缩食;家长、老人、妇女、儿童分头集会,最后各户开家庭会,都一致认识到困难严重,感到毛主席是“怕咱穷人再过穷哩”,自觉订定家庭计划,全家一条心渡荒。其次是实行干部与党员带头,也起了决定性的作用。和村镇的农会委员李秋拴,刘西村的刘忠亭,都是带头的模范。以前村里不肯变烟换饭,但他们首先实行了,全村即很快跟了上来。
再次,按实际情况,逐步推行。如小贺庄等村换饭,因当地生活程度高,第一步先换成吃米,第二步才省米,加吃糠菜,有些村则采取按活吃饭:忙时吃干饭,闲时吃稀些。并不机械限制。结果群众自动性更大了。(而东)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