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5阅读
  • 0回复

只要有了当兵的历史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3-10-11
第3版(教育·科技·文化)
专栏:市场经济与人生追求

  只要有了当兵的历史
中国人民大学新闻系九一级 刘焱
暑假开始不久,我来到了解放军上海某部汽车队,所见所闻,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尽管战士每月只有四十元津贴,尽管这里最高领导四百元的月工资远远不及妻子在地方拿的千元月薪,但是这个车队依然有很强的凝聚力。从一九八二年开始,他们荣立过三次集体三等功,是连续十一年的全国学雷锋先进单位,每月五号是他们一贯的学雷锋日,他们还十多年如一日地照顾着一位姓梁的烈士的母亲……
车队副队长赵建甫入伍到上海已经十七年,他自己也记不清这些年里究竟拒绝了多少次聘请,其中不乏上海的公司以丰厚的待遇相邀。他入伍八年后才转为志愿兵,如果不留在部队,早就可以凭技术在地方干得红红火火的了。然而,赵队长对军队有一份特别的感情,这种热爱首先建立在一种“报答”的感情上。“部队教会我一身本领,又培养我入了党,提了干,咱不能说走就走,啥也不留下吧!”
赵建甫何尝不想过舒适的生活,他知道钱是个好东西:没有钱车队一天都无法运转。可是“人不能光为钱活,总还要有点追求。只要自己的贡献有所体现,我的人生价值得到证实,那就值!”在车队的成长中他找到了自己的价值。他也如此教育他的兵:来当兵,就要爱军队;要当兵,就别图发财!赵队长懂得要追求最大经济效益,但他同时觉得追求社会效益对军队来说更重要。
如果说入伍是就业的跳板,而进汽车队是为了学习赚钱的一技之长的话,那战士王吉刚和小周的入伍应该是没有理由的。小王的父母是高级工程师,家里早为他在工商局安排了一份优厚的工作;小周则来自一个富裕的家庭,在家时已跑了一年运输,收入颇丰。小王来当兵,起初是为圆他多年的军营梦,而现在,他已由家里娇生惯养的独子成长为一名有独立生活能力的坚强士兵了。“人生当兵就这一回,特殊锻炼的机会也就这一次。今后的路还长,人生的机会也多得很。”小王说在军队里他找到了真正的自己。
小周当兵也许是为了逃避一种有钱却空虚的生活。“我一直追求着一种完美的人格,完美的人生,钱无法满足我。在部队里,我总算为我的追求找到一个支点。”
我想,他们正像一首歌里唱的那样,“生命里有了当兵的历史,一辈子也不会感到后悔!”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