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7阅读
  • 0回复

要把黄河的事情办好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3-10-12
第3版(政治·法律·社会)
专栏:毛主席走过的地方

  要把黄河的事情办好
本报记者 李而亮
滔滔黄河,蜿蜒数千里,自陕晋入豫,流穿豫西邙山后豁然开阔,在辽阔平原上形成地上悬河,缓缓东去。郑州市邙山黄河游览区的小顶山上,一座毛泽东主席的全身塑像屹立在青松翠柏中,两眼注视着滔滔东去的黄河。
建国之后,日夜操劳新中国立国大业的毛泽东同志,第一次离开北京到外地巡视,就来到黄河视察。1952年10月29日晚,毛主席在杨尚昆、罗瑞卿等的陪同下,从徐州直达河南的兰封车站。在这以后的两天时间里,毛主席登东坝头大坝看黄河“豆腐腰”险工,下杨庄坝外的滩地问黄河泥沙淤积情况,上开封柳园口大堤看“悬河”,到新乡视察引黄济卫工程——人民胜利渠。
当年陪同毛主席视察黄河的河南同志中,健在的只有袁隆同志,他也是老一代治黄领导人。回忆起当年的情景,老人仍激动不已。他说:毛主席非常关心黄河的治理,在实地考察时,毛主席坚持要看险工,看黄河最容易出事的地段,看泥沙淤积的滩地。在专列上吃饭时,毛主席一再叮嘱要把黄河的事情办好。
1953年至1955年,毛主席三次路过郑州,都停下来听取黄河治理工作的汇报,1959年又到山东洛口视察黄河。直到1964年,已经70高龄的毛泽东同志,还提出要亲自带领专家,徒步策马,上朔黄河源头进行实地考察。
登上毛主席当年视察黄河的小顶山,远眺滚滚大河,耳边似乎又能聆听到领袖留下的话语:黄河是养育中华民族的摇篮,又是连年征战乱砍滥伐造成的一条害河。黄河九曲十八弯,富了前后套,害了山东和河南。它一出三门峡,就像一匹收不住的野马,放纵奔腾,搞不清会在哪里出乱。现在到了我们手里,一定要驯服它,无论在任何情况下,绝不能出乱子。
41年过去了,毛主席对黄河的无比关心和重视,极大鼓舞了几十万治黄职工和沿黄九省区人民,在黄河流域75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创造了举世瞩目的辉煌业绩。
毛主席最为关切的确保黄河“不出乱子”的防洪工程建设,解放以来一直被列为国家重点工程,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财力,现在已经初步建成了由干支流水库、堤防、河道整治工程和分滞洪区等组成的“上拦下排,两岸分滞”的防洪工程体系。依靠防洪工程体系和广大军民的严密防守,夺取了建国43年黄河伏秋大汛不决口的伟大胜利。据估算,建国以来下游防洪共投资45亿元,减免洪灾直接经济损失约500亿元,取得了巨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当年毛主席视察人民胜利渠时,与水渠管理人员一齐用力摇开闸门。看到黄河水在渠中奔流,主席高兴地说:“沿黄河每一县都修一座浇地闸就好了。”如今可以告慰主席的是,不仅沿黄每县都修建了一座引水闸,而且已形成规模宏大、联片成网的引黄灌区。全流域灌溉面积已由1949年的1200万亩发展到1亿多亩,大于100万亩的特大型灌区就有17处。为改变黄土高原“水低田高”、干旱严重的局面,国家投入大量财力、物力,先后建成了万亩以上提水灌区160多处,装机容量120万千瓦,灌溉面积600多万亩,并解决了许多地区人畜吃水困难。下游的引黄更是大规模发展,现已修建引黄涵闸、虹吸、扬水站100多座,沿河70个市、县引用黄河水浇地。此外,沿黄几十个大中城市的工矿企业、人民生活,都以黄河水为主要水源。引黄济卫、引黄济青工程的建成,缓解了天津、青岛缺水的燃眉之急。目前的黄河水资源利用率已达50%。从前的“祸水”,如今已成为“幸福水”。
“把水能利用起来发电”。是毛主席视察黄河时提出的大课题。之后的几十年里,黄河流域的水利水电建设得到迅速发展,已在黄河干流建成龙羊峡、刘家峡、盐锅峡、八盘峡、青铜峡、天桥、三门峡等8座电站,总装机容量362万千瓦,年平均发电量176亿千瓦小时。此外在支流上还建成了70多座中小型水电站,总装机容量13.6万千瓦。
毛主席极为关心的黄河泥沙治理,也取得可观的成效。目前全流域共修成梯田、坝地5644多万亩,造林1.16亿亩,种草3071万亩,使13.5万平方公里的水土流失面积得到初步治理。
近年来,伴随我国改革开放大潮,治黄工作又掀开了新的篇章。党和国家新一代领导人同样极为关心治黄工作。江泽民总书记、李鹏总理等领导人,都曾亲临黄河视察,指示治黄工作。目前,国家投巨资,从根本上解决下游洪水隐患的小浪底水利枢纽前期工程已经开工,装机容量200万千瓦的李家峡水电站已经截流,装机容量30万千瓦的大峡水电站已经开工,引黄入晋工程也即将开工。此外,拉西瓦、公伯峡、龙门等大型水利水电枢纽工程前期工作正在抓紧进行。黄委会主任亢崇仁说:像这样集中地在一条河流上修建如此之多的水利水电枢纽工程,在世界上也是少见的,它标志着治理开发黄河已进入一个新阶段。
“要把黄河的事情办好。”毛主席的嘱托正随着治黄步伐的加快而不断完成。再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黄河——这条“中国之忧患”的害河,将会变成助中华腾飞的巨龙。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