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3阅读
  • 0回复

屯溪老街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3-10-15
第9版(各地传真)
专栏:新风物志

  屯溪老街
黄山脚下,新安江边,屯溪镇里,800米长的“老街”裹着浓浓的江南徽州水乡情。走进老街,在褐红色铺路麻石和行人脚步中弹起来的,是历史和现实之间深沉的对话,无尽的絮语。
如今的屯溪老街,街面宽5—8米不等,街石拼接有序,纹理衔接得清晰而美观,大概是当年的铺路者把路当作雕塑品来对待了。
老街,就像它的名字那么质朴,两边店铺林立,大多是单开间的,店铺之间以乡情最浓的徽州马头墙相隔,屋面是典型的江南小青瓦。楼房多为木结构,挑檐、挑枋,上楼层就势向前挑出,朝街心探出了头。为了让挑出的楼层稳固,皖南人用“鹅颈轩”连接上下。那鹅颈轩,又成了悬挂店号、招牌最好的地方,由书法家们各竞千秋。
老街的临街店铺,大多是字画笔墨砚石商店,其缘由自然和古徽州作为宣纸、歙砚和徽墨之乡有关。站在街上,一眼总能看到以“斋”、“苑”、“阁”、“轩”作店名的商家。走进店堂,伙计们或男或女,论字说画头头是道,待客礼貌,常对客人说:“不买什么,进来看看也好。”
尊从老街古风,远来游客和店铺伙计讨价还价会觉得饶有兴味。同行的书画家田万荣看中一对出价266元的毛笔,一番互侃,90余元成交。在来客消费能力的基础上,老街对四方来客的文化鉴赏力和韧性已经默默评判了数百年。
许多人走了一遍老街,没买什么,只是一个劲地说美。是店里字画砚石古墨飘荡出的书卷气美,还是从另一大宗商品茶叶、香菇、笋尖散发出的乡野味美?大家公认,最动人的是老街完整保存的古典环境美。沿街齐整清洁的明清建筑群落里,没有电线凌空,1987年老街维修的时候,将所有电线、广播线和电话线改成塑料管套护的室内暗线,好让老街的建筑尽情挥发积淀了千百年的文化气息,展现宜人的江南古镇风姿。
老街吸引来四海宾客,八方商贾,它还是影视界的天然摄影棚,《小花》、《水浒》、《聊斋》等百余部影视片来此拍摄外景。在现代经济、在工业化生产、在电子传输手段神奇般地改造人类生存环境的时候,屯溪人像珍爱自己眼球般地爱护老街的古朴、老街的风韵,这无疑也是一种时代新风。
本报记者 钱江撰文/摄影(附图片)
傍晚的屯溪老街,游客络绎不绝。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