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85阅读
  • 0回复

宣传新闻出版部门敢抓敢管 “买卖书号”在上海无市场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3-11-01
第1版(要闻)
专栏:

  宣传新闻出版部门敢抓敢管 “买卖书号”在上海无市场
本报讯当“买卖书号”之风刮到黄浦江畔的时候,上海市委宣传部、市政府新闻出版局旗帜鲜明,敢抓敢管,使“买卖书号”在上海没有市场。
当前在出版改革中,涌现了自费出版、补贴出版、委托出版、协作出版等新的出版方式,对缓解“出书难”起了一定作用,但不规范的出版行为也趁隙而生。如何划清出版改革措施与“买卖书号”行为的界限?上海新闻出版局认为:自费出版、补贴出版、委托出版与常规的出版形式相比,除了出版社可获得一些经济补贴,或与对方分担经济风险外,在其他方面应该没有多大区别,出版的主要过程仍在出版社“体内循环”。而协作出版由于印制、核算常常在出版社外进行,需要从严掌握,避免滑向买卖书号。上海的出版社有三十多家,在这个问题上大部分十分严谨,如上海科技出版社的协作出版工作就很规范,明确规定超范围的协作出版不准再搞;对过去放出去的书号要做好善后工作,限期处理;不管何种出版形式,都要坚持严格审校,印制、核算一定要在出版社“体内”进行,如果对方物色到较为优惠的印刷单位,具体联系工作也须由出版社来做;出版社还要管好总发行权,不能失控。
上海今年还推出“出版社图书质量评估体系”,用量化的方法检验出版社的社会效益,出版社的工资总额将与社会效益评估和经济效益双挂钩。这样做在政策导向上可逐步解决过分重视经济效益而对社会效益的重视仅仅依赖个人觉悟的问题,探索建立可操作的双效益激励机制。
在日前由中宣部和新闻出版署联合召开的禁止“买卖书号”座谈会上,上海出版界的经验受到有关领导的肯定。
                     (徐福生)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