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3阅读
  • 0回复

摸到领导工作窍门的干部——周清芳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3-06-03
第2版()
专栏:

摸到领导工作窍门的干部——周清芳
周志清
最近河北省定县二区南平谷村一带,农民传说着一件喜事——没用的马刨泉也顺着新开的渠道浇地了。九十个挑竿沿着新开的渠道一上一下浇地时,人们都说:“这是周清芳的功劳,咱庄稼人的福气呀!”
周清芳是中共定县二区区委书记,在这次反官僚主义斗争中,他是摸到领导工作窍门的很多干部中的一个。在领导生产上,他曾碰过钉子,被困难难住过。那是去年十月,他刚从中共定县县委会调到二区工作不久,就着手领导群众进行“三秋”(秋耕、秋种、秋收)工作。周清芳成天东奔西走,累得要死,可是群众却反映说:“区干部来了,简直就是给人们找麻烦。”周清芳想:领导生产明明是好事,为什么农民不赞成呢?为弄清这问题,他去问农民,结果找到了答案:就是领导脱离了群众,脱离了实际。有的村旱地多,也硬叫党员带头完成种麦“任务”,结果两三天就完成了“任务”,但数目字是假的。这一带农民多是喂的小驴子,但干部不根据实际情况,硬推广了一百多张步犁,结果,驴子拉不动,步犁变成“挂犁”。这一切,使他认识到群众所说的“生产不用领导”,实际上是不需要这种官僚主义的领导。于是他深刻地检查了自己,最后下定决心:坚决依靠群众,克服官僚主义,把农业生产领导好。
今年三月间,区委根据县委的指示布置生产时,按以往的惯例,是立即把村干部召集来往下一布置就完事,可是周清芳这次转变了这种工作方法,他首先发动全体区干部到村向群众摸“底”,了解群众防旱经验。周清芳本人也深入到马刨泉附近,和农民座谈,看能不能利用泉水开渠浇地。得到的回答是:“浇地能浇,就是费劲。”后来在村干会议上,周清芳提出了这件事让大家讨论,中共叮咛村支部书记边顺堂说:“这事群众一定拥护,光俺村就能浇一千多亩,连二郎庙、南平谷、梁家营都能浇几千亩。”中共二郎庙村支部书记范国明说:“以前这里是十年九涝的地区,北边守着孟良河,南边有个马刨泉,常年往外冒水。这些年人们地边上都挖了小沟,这就是留下泄水的。现在要开渠,顺着地边上的小沟,地也伤不了什么,就是发了水,也能泄到孟良河去。”周清芳又问大家:前几年为什么不使这个泉水浇地?大家说是怕麻烦。过去,因为一家一村去开,开不了,开的人多了,就形成抢水,而且会发生纠纷。经过大家讨论,决定开渠防旱。
不久,河北省测量队来测量水利,肯定了现有泉水的水量,能浇几千亩耕地。周清芳还怕水量不足,又找二郎庙的农民杜老高、杜老庆等五人研究办法,他五人都提出:“老泥窝”附近几个井,都是挖三尺多深就见了水。周清芳又和区委会副书记张福海及一些村干部亲自到“老泥窝”做了检查。最后经过中共二区区委会研究讨论,决定发动泉水附近各村党员带动群众开渠。
开始挖渠道时,有些群众不摸底,怕浇不了地惹的大家不团结,怕人多心不齐。经过南平谷等村庄的协议后,干部一致表示,保证执行协议,保护闸口,按期使水,绝不超过期限。农民们这才放了心。在党员干部的模范行动影响下,一千五百多个农民一天就掘成了长五里、深三尺多、宽二三尺的
一条渠道,这时,周清芳又向有关村庄的党支部提出:通过浇地,这是对党员们有无自私、本位思想的考验。挖好渠以后,又发动有关村庄七百多农民,分段进行了疏通。周清芳又在全区受益农户大会上,用叮咛村农民边福顺为浇自己一亩地将闸口打开,破坏了其他村庄九百亩地浇水的事例,深刻地批判了部分农民的自私保守思想,要求大家要合理使水,按协议办事。经过这一系列的工作,许多群众都反映:在共产党领导下,真是没有办不了的事情。
周清芳根据群众的需要给群众办的一件好事终于初步办成了。叮咛村和二郎庙村四天浇了二千七百多亩地。南平谷五天也浇地一千三百多亩。南平谷村薛元老太太看见自己的七亩地刚浇完的时候,高兴地说:“这块地五十多年了,净是死旱地呀!这?成了园地(即水田),俺以后再不盼老天爷了。”好多村干部也说:开渠开的会并不多,也没怎么统计数字,商商量量就办了,周区委真行啊!可是周清芳并不因为获得了成绩而自满,他仍然指导管理委员会组织技术人员寻找新的泉源,以保证水源的更充足的供应。
(原载河北日报)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