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8阅读
  • 0回复

对弘扬民族文化的思索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3-12-01
第5版(国际)
专栏:学者论坛

  对弘扬民族文化的思索
民族文化,是一个民族的传统,是民族精神的根。中华民族有数千年源远流长的文化传统,用科学的精神对待这个传统,是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重要内容。
一、区分两种文化、两种传统
任何民族都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相互对立又共同存在的文化传统,如善与恶、科学与迷信、民主与专制、革新与保守。中国的传统文化,在先秦时代,就学派而言,有儒、有墨、有道、有法。汉代独尊儒术,但不久即有佛、道,三教鼎立,互争雄长。儒家之内,也不一致。汉代经学有古文、今文之争,宋明理学有程朱、陆王之别。学派不同,自然有不同的主张、不同的传统。儒家主张用世、赞美阳刚,老庄提倡无为、崇尚阴柔;墨家讲兼爱,杨朱讲为我;后世道教追求长生,佛教宣扬苦空。这些影响深远的主张,都是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形成中华文化传统的要素之一。其他领域,也无不如此。政治经济、诗文书画都有不同的、甚至相互对立的传统。有圣君贤相、忠臣孝子,也有昏君奸相、乱臣贼子;有清廉为政者,也有贪官污吏;有岳飞,也有秦桧;有和谐礼让、温良恭俭之风,也有争名于朝、争利于市之事;有张衡、祖冲之、李时珍等献身科学的仁人志士,也有装神弄鬼、妖术惑众的巫道术士。
上述不同的、对立的传统,有的是光明与黑暗、精华与糟粕的对立,有的仅是不同主张共存。然而大致说来,诸种传统,可分为精华和糟粕。我们只能继承精华,而不能弘扬糟粕。
二、弄清传统的演变和发展
一个民族,固然有区别于其他民族的不同的文化特征,否则就不成其为独立的民族。但任何一个民族的文化特征,都是历史发展、演变的产物,而不是从来如此。对于历史悠久、传统相贯的中华民族,其文化传统更是经过了长期的发展和演变。
今天一般所说的中国传统,往往从先秦诸子开始。其实先秦诸子也是历史演变的产物。只是由于对此前的历史演变不甚了了,人们才不把传统追溯得十分久远。
先秦诸子争鸣,汉代定为一尊,以经学为代表。魏晋代之以玄学,隋唐佛道兴盛,儒学失色;宋明理学兴起,直到清末西学传入。伴随着中西之争,中国传统发生前所未有的变化。
如果单论古代,一般认为儒家为传统文化代表。但儒家传统,也屡经变迁。韩愈说,孟轲以后,道统失传,他自己以接续儒家传统为己任。但宋代儒者并不以韩愈为然,他们认为只有自己才继承了孔孟儒家的传统,而汉唐无足称道。然而清代儒者,却认为儒家经术,一坏于魏晋之清谈,再坏于南北宋之道学。历代儒者的相互攻讦,反映了儒家传统变化的巨大。
在其他领域,我们也很难找到一成不变的传统。比如不少人常说,中国画求神似而不求形似,这样的论断放到汉代就不适合。即如魏晋以后,追求形似的工笔仍然是一大流派。
传统在变化,我们就不能用某朝某代某时某地某人某书的只言片语推而广之,概括中国的传统文化。这样做,说是我们当前应发扬某种精神则可,说中国文化就是如此,则不是事实。
三、科学、民主是中华民族的新文化、新传统
传统演变的原因,有的是基于现实的需要产生了新文化,有的是吸收外来文化改造了传统文化。中国传统文化的大变化,莫过于鸦片战争以来为了自强而吸收西方文化改造旧文化。改造旧文化的过程到“五四”时期达到高潮。新文化运动中,响亮地提出了“打倒孔家店”的口号。中国继推翻帝制以后,又在文化上发生了根本转变。根本转变的标志,是把“科学”作为“决疑”的、即下判断的依据和标准。
中国古代社会,直到周朝,主要还是依靠占卜对事情作出判断。军国大事,即使国王大臣同意,但占卜不吉,仍不能行。因为占卜的结果是神意。春秋、战国时代诸子争鸣,可算当时的新文化运动。这次新文化运动的最重要结果是:下判断要依靠人,而不是依靠神。依靠什么人?汉代独尊儒术,从此都依靠孔子。孔子的话载于儒经,儒经成为下判断的依据。
两千年过去了,在帝国主义的洋枪洋炮面前,依赖儒经只能带来屈辱。于是“师夷制夷”,先是学船坚炮利的道理和技术,接着是开议院行共和改革政治,最后全面学习西方学术,以为找到了根本。
用科学的态度观照当时的政局,则民主共和是合理的,尊孔读经和复辟帝制是不合理的。新文化运动的目的,也是为了唤醒人们觉悟,巩固刚建立起来的民主共和制。所以“五四”时期,陈独秀明确提出了科学、民主两大口号。这是中华民族的新文化、新传统。我们弘扬民族文化,不应忘记近代形成的新文化。和古代相比,还应首先弘扬这新的民族文化。
四、迫切需要弘扬为人民服务精神
鸦片战争以后,中国志士仁人奋斗多年,目的在求中国之富强。然而船坚炮利不足靠,甲午之战失败了。君主立宪也救不了中国,戊戌变法没有成功,于是孙中山才搞革命,希望建立民主共和制度。要求自强,必有共和民主;共和民主,是为了中国自强,这是当时先进人物的共识。然而共和制建立以后,并没有使中国富强。打倒了一个大皇帝,却出来了许多小皇帝,中国更乱,人民更苦了。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中国先进分子也跟着一起高呼“公理战胜”。然而在巴黎和会上,中国作为战胜国,仍然保不住主权。中国人民的理想又一次破灭,“五四”运动爆发了。一些更先进的人物为寻求更有效的救国道理,他们把目光转向刚建立不久的苏维埃俄国,从那里学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建立了中国共产党。
马克思主义和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产生了中华民族更新的文化。这更新的文化,不仅讲科学、讲民主,还讲为人民服务。为人民服务的精神,使中国共产党人甘愿流血牺牲,艰苦奋斗,为人民而不是为自己,为国家富强民族解放而不是为了个人升官发财,所以它获得人民拥护,中国革命取得了胜利。
为人民服务精神不是一个纯道德主义的口号,它是马列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国优秀传统相结合的产物。为人民服务是中国共产党人在长期奋斗中创造的民族新文化,新的民族精神。这种新文化、新精神形成至今,已有几十年历史,已经成了传统。因此,弘扬民族文化,当前最迫切的是要弘扬为人民服务的精神。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