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5阅读
  • 0回复

太平天国的对外开放政策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3-02-07
第8版(每周文摘)
专栏:

  太平天国的对外开放政策
李鸿生
142年前,由于西方资本主义列强的侵略和清政府的卖国,迫使中国人民奋起反抗,在神州大地上,爆发了轰轰烈烈的太平天国农民革命运动。他们面对西方资本主义列强的挑战,一反清朝政府闭关锁国的政策,采取对外开放,明确提出反对侵略、各国平等,“万国皆通商”的主张,其对中国近代化的影响,是不可低估的。
太平天国的对外开放政策,较为具体地体现在洪仁轩的《资政新篇》之中。他通过阐述当时的世界形势,介绍了“最强之邦”的英国、“礼义富足”的美国以及德国、法国、俄国、埃及、暹罗(泰国)、日本、印度诸国状况,分析了国家富强与落后的原因,认为通商乃致富之道,必须打破闭关锁国的政策的束缚,实行开放,平等通商。
太平天国自1853年与外国资本主义发生关系以来,始终采取积极鼓励的政策,主张各国自由平等通商,并用轻税的办法来鼓励中外商人到太平天国占领区贸易。他们在占领区各地设立关口,管理关务,颁发“路凭”、“印凭”、“执照”等,用以保护正当的贸易。从而使出口量逐年增加。当时出口物资主要是丝、茶和棉花,进口的主要是军火和粮食。这对巩固太平天国政权是起了一定的作用的。
太平天国的领袖们积极采取开放政策,主张“万国皆通商”,旨在反对侵略,建立新的国际关系,促使各国之间彼此友好,互助互利,绝不允许国家和民族的权益受到损害。因此,他们在实行开放政策时,对不平等条约根本不予理睬,并且警告西方列强,“不应再卖鸦片”,直截了当地否定了西方列强的侵略权益。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