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3阅读
  • 0回复

惠东“首富”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3-02-10
第2版(经济)
专栏:

  惠东“首富”
本报记者费伟伟
固定职工仅300人,县里建立交桥,他们一举出资300万元;
发展仅8年多,国家未投一分钱,仅去年一年,他们就上交利税800万元。
在广东惠东县,县城市建设综合开发总公司及总经理卢明生的名字,几乎无人不晓。
这个当初仅25个人的亏损单位——县建委公房维修队,是如何成为惠东“首富”的?
(一)
1987年,在几块别人不敢要的荒丘烂地上接连开发了8个商住小区后,卢明生又作出了一个更大胆的决策,把与县城仅隔一河,人人垂涎,可又谁都不敢涉足的那片荒凉洼地,开发建设成可容纳10万人的新城区。
修河建桥,筑路填地,开发这片地投资至少上千万元,而公司全部流动资金满打满算才400万元。这个劝,那个说,卢明生只一句话: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
为了筹集资金,他带人一次次进广州,下深圳,跑惠州。苍天不负有心人,700万元贷款,使荒芜的洼地上响起了推土机振奋人心的轰鸣。
(二)
天有不测风云。1989年春夏之交的那场风波,使刚红火的新城区一下子又冷了。
投入已逾千万,上,则投资仍须追加;可此时,卢明生已连工资都发不出了。而下,则给国家戳一个亏损大窟窿。
卢明生,这个有30年党龄的老党员坚信,改革开放政策决不会变。他召开全公司大会,把困难摆足,拚搏闯关。
他们以抵卖部分地皮的方式,再次争取到480万元宝贵的贷款。一面加快开发速度,一面到深圳请来国家甲级设计部门,按现代化城市要求,对总占地面积达130万平方米的新城区进行高水准的规划设计。
严冬过后绽春雷。当东方风来满眼春之时,惠东县城建总公司已抢得先机,引来“凤凰”入新“巢”。到去年底,共引进海内外资金6.1亿元,新城区一批工程开始动工,其中包括12幢22—29层的高层建筑。
(三)
初战告捷。卢明生马不停蹄,把建筑队伍打入深圳,承建33层的亚洲大饭店室内装修工程等;进惠州置产购地;到香港筹建公司,建筑、房地产生意由县内做到了海外。而与此同时,他又拿出宝贵的资金,投向电子、包装印刷、建材、装潢、娱乐等实业。
辛勤的耕耘,结出丰硕之果。到去年底,惠东县城建总公司已组建了7个专业化子公司、4家合资企业,还有一个集旅游、娱乐等为一体的林果场。鸡年伊始,卢明生亲手奠基的6000平方米新厂房又告落成,一座占地20多亩的合资保税仓库,正在大亚湾畔破土动工。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