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0阅读
  • 0回复

不可违逆己意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3-02-10
第5版(文艺评论)
专栏:

  不可违逆己意
孙明轩
长达三十集的电视连续剧《皇城根儿》经过一番喧闹,着实热闹了一阵儿。此中的褒贬人们自有评说,我无用置喙。我所感到有意思的倒是编剧之一的赵大年先生关于该剧的“检讨”的那篇文字(见《中国教育报》一九九二年十二月二十日;《文摘报》一九九二年十二月三十一日转载)。看了赵先生的文章,我想:作家也不可违逆了己意。
这当然不是什么新发现。在市场经济大潮澎湃之时,作为一个有着高度责任感和严肃认真创作态度的作家、艺术家尤应如此。赵先生在文中谈到,本来《皇》剧的初稿写出的是十六集,决不打算搞成“抻面”式的东西。但由于种种可以理解的和不可思议的原因,硬是搞成了三十集,以致显得水分过多成浮肿膨胀之势,使本可以成为精品的作品还是成了“抻面”。这就使作者勉为其难了。但话又说回来,市场经济这东西的确又是无情面的。作为制片人,又是不能不考虑片子的投入产出的经济效益的。面对“十六”与“三十”这个简单不过的算术题,他们肯定也是想了又想的。这里,作为两位编剧,首当其冲遇到的恐怕就是创作的初衷与兼顾经济效益(不单是个人稿酬效益,而是剧组人财物投资的总效益)的问题。这实在是个两难的境地。从赵先生文中所披露的初衷来看,可以从一个侧面再次证明,真正的艺术是严肃认真的,来不得半点故弄玄虚。同时,它也告诉人们,这又不仅仅是一次文坛的忏悔,而证明作者是一个真诚的人,一个严肃认真一丝不苟的人。否则,他完全可以动笔写出一篇内容截然相反的文章。以洋洋三十集的电视连续剧的创作,剧作者若要道出点个中创作者的艰辛,恐怕是随手可拈的。君不见报刊上常有作者在听了读者和观众对自己作品的异议后,还硬是变着法子引导读者和观众如何深入自己意蕴深沉的堂奥。既然已经愚弄了读者和观众的情感,难道还要耍弄愚弄到底的把戏吗?其实,聪明的读者和观众一看便知,那只不过是作者碍于某种面子和架子,或者在竭力保持自己的某种“心理平衡”,仅此而已。而赵大年先生断然没有这样,而来了份“检讨”,这恐怕也是观众所始料不及的。
由此,我们有必要再一次吁请有良心的作家和艺术家,既要拿出自己艺术的真实与热情,尤其要拿出点自己的真诚。那样,艺术的精品是不愁如雨后春笋的。(作者单位:解放军后勤学院)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