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2阅读
  • 0回复

各类技术兼有 多种渠道融通——上海技术市场浅析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3-02-13
第3版(教育·科技·文化)
专栏:

  各类技术兼有 多种渠道融通
——上海技术市场浅析
本报记者萧关根
技术、资金、人才、信息、服务等生产要素的市场化,是市场经济的主要标志。技术市场现正在成为上海市场经济中最活跃、最有生命力的部分。在经济快速稳步增长的同时,技术市场也出现了令人瞩目的好势头。
去年,上海市共成交技术成果32721项,交易额15.25亿元,比去年增长63.45%,净增额居全国首位。更可喜的是上海技术市场已初步形成高新技术、专利技术和适用技术兼有,全民、集体和私营并存,大中型企业、小型企业和乡镇企业共同投入的多渠道、全方位的格局。
大中型企业和科研机构是技术市场最大的交易对手。据市技术市场办公室统计,大中型企业共买进本市技术7955项,交易金额3.6亿元,分别占全市成交项目和金额总数的24%和23%;作为最大的卖方,科研机构共出让技术13477项,交易额达8.64亿元,分别是成交项目和金额总数的41%和56.6%。
长期以来,上海科技与经济的结合一直是个难题。如今,工业企业经过转换经营机制的改革产生了活力,不但面向商品市场,而且走入技术市场,购买急需的技术,开发新产品,形成新产业。科研机构通过拨款制度的改革,提高了为经济建设服务的自觉性,通过技术市场进入经济建设主战场。
去年1—11月,全市更新改造的投资比去年同期增加32%,完成引进技改项目114项,地方预算内工业企业从销售收入中提取的技术开发费增长61%。
上海的技术流向外地,流向国外,海内外的技术也到上海开花结果。从价格看,外地高于本市,出口的技术身价更高。去年上半年,本市成交的每项技术平均价格是4.19万元,流向浙江的每项技术是4.6万元,在广东成交的高达8.9万元,是上海的两倍还多,反映了广东经济建设对科技的需求更迫切,广东的财税政策更有利于技术市场的发展。去年11月初,在北京举行的大学生实用技术成果拍卖会上,华东化工学院的“超微粒磁粉制备技术”,开价100万元,最后被上海油墨厂以200万元买走,创造了国内单项技术交易的最高价,前不久在印尼举行的中国技术展示交易会上,共成交2亿美元,上海成交8700万美元,占43%,证明上海的技术在国际市场上是有一定竞争力的。
为培育和发展技术市场,上海市的领导亲自抓高新技术产业化工作,确定工作重点,颁布优惠政策。科技人员开始下海办企业,中科院沪区各研究所已有1000多名中高级科技人员创办企业30多家,产值超过一亿元。各高等学校在漕河泾新兴技术开发区成立了“高创公司”,从事产业化工作。民办科技机构已成为科技成果产业化和发展技术市场的一支生力军。去年新成立的民办科技机构有1079家,超过前8年的总和。
浦东的开发开放,吸引了外地的许多科技机构,联想集团在上海开办了在国内的第17家分公司;王码集团将荣获“蓝金带奖”的“王码800”放在浦东开发系列产品;国家教委支持创办的“中国高科技集团”已将4项高科技产业引入浦东。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