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1阅读
  • 0回复

市场竞争给国有商业和供销社基层门店带来的新问题:如何发挥主渠道的作用?如何充满活力增加效益?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3-02-16
第5版(读者来信)
专栏:调查与思考

  市场竞争给国有商业和供销社基层门店带来的新问题:
如何发挥主渠道的作用?
如何充满活力增加效益?
编者按:国有商业和供销合作社的基层门店,不但过去为我国的商品流通、服务群众生产和生活立下了汗马功劳,而且现在还是当地商品流通的主渠道。读者来信反映许多基层门店陷入困境,这是在市场竞争中出现的新情况,是个现实问题,需要认真研究。
国有商业和供销合作社的基层门店,一般来说,在同一地区的商业单位中,物质基础和经济实力是强的;经营管理经验是丰富的。现在的问题是,如何发挥他们的优势,如何把竞争机制引入经营活动中,调动广大职工的积极性、创造性,既能使他们更好地为群众服务,为繁荣农村的经济作出贡献,又使他们增加经济收入,不断改善生活条件。
随着商业经营体制的改革和民办流通的兴起,国有商业和供销合作社基层门店,面临激烈的竞争。竞争中,这些门店的命运到底如何?不久前,我们对我县100家这类基层门店进行了调查。
这100家门店分布在全县15个乡镇,共有正式职工161人,总营业面积6400平方米,大都建于六七十年代。在单一的计划经济时代,这些门店有政策保证,做的是独家买卖,生意红火。但随着居民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市场经济的不断发育,基层门店的经营受到了冲击和制约,大部分陷于困境之中。
亏损严重。到我们调查时,累计亏损超万元的已有23家,在帐面上尚未亏损和亏损较少的单位中,还存在把大批变质、破损、过时的“陈年老货”作为库存结转的问题。据占桥、贺畈、江南等5个供销社统计,这种无形亏损占库存商品的20%。
资产减少。这些门店大都设在镇村两级,本来条件有限,加上固定资产折旧费又年复一年被上级主管单位抽走,经营场地无力修缮,有的阴暗潮湿,积水难排;有的残垣断瓦,已属危房。
服务被动。以生产资料服务为例,60个可以经营的门店中,有13个店因资金缺乏无法组织化肥、农药经营;有7个店调进了化肥、农药,却又卖不出去。
职工思迁。近年来,这百家门店已有大批职工调走。现在在岗的职工,还有许多人千方百计要求调出,新来职工又不愿下店经营。在这种情况下,商店只好雇请临时工,目前已有18个店全部由临时工经营。
基层门店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呢?
个体户的冲击。多年来,在国家政策的鼓励下,个体私营经济迅速崛起。个体户在同等条件下享受国家一系列优惠的税收政策,而且经营灵活,没有“婆婆”干预,个人收入比基层门店职工多。
经营机制呆滞。这些门店进货自主权少,硬性规定的进货量一般在60%到80%,这样进货不仅差率小,而且运杂费高,到头来是“婆婆”得了利,基层门店收益不多,而且至今大部分门店还是坐店经营、等客上门,经营效益差。
改革开放以来,整个经济体制实行的是计划和市场“双轨”运行,曾促进了基层门店工作。但随着市场经济的建立,如何搞好流通领域内主渠道的工作,面临的问题很多。如,过去在纯计划经济指导下开设的一些前不着村后不着镇的计划供应点,现在基本上已成“死店”。特别是供销社系统的一些基层门店,现在仍然担负着部分计划收购、计划供应的任务,由于国家没有实行全额补贴,加重了基层门店的负担。
综述以上情况,商业系统的许多同志指出,只有进一步深化改革,基层门店才能摆脱困境。
对基层店的固定资产、流动资金、库存商品、内外债务、经营状况等方面的情况进行一次彻底清查,分析基层店经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整改意见。
对基层门店区分不同情况,予以拍卖、出租或承包。允许竞价、竞投,乡镇与乡镇之间、店与店之间都可开展竞争。对买进、租赁和承包门店的个人,经营期间所得合法收入依法予以保护,签订合同时,要进行公证,一旦合同生效,任何部门和单位都不允许以任何借口中止和废除合同。
要牢固树立任何时候都要为群众服务的观念,加强对职工的职业道德教育。
湖南临湘县政府经济研究室
夏建平余玉清周文健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