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8阅读
  • 0回复

三个鱼贩子与一个大鱼市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3-02-18
第2版(经济)
专栏:

  三个鱼贩子与一个大鱼市
臧传爱
山东省诸城市有一个远近闻名的大鱼市,每年批发零售的鱼货达5000多万公斤,成交量居江北之首。
诸城既不靠海,又不近铁路,怎么会形成这个“旱地码头”呢?
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早在解放前,精明的诸城人就到沿海贩进鱼来,再销往西边的内陆地区,净赚“渔利”。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3个鱼贩子重操旧业,搞起了长途贩鱼的买卖,不到3年,全都“发”了,买了冷藏车,盖了新房子,还装上了电话。这3个鱼贩子像3张活广告,告诉人们一个简单而又明白的道理:贩鱼不仅能赚钱,而且能赚大钱。同时,3个贩鱼者还把自己的亲戚、朋友带进了贩鱼行列。到1987年底,诸城就形成了一个不小的鱼市,贩鱼者有80多人。贩运工具逐步现代化,进鱼的地点也由省内的胶南、青岛、烟台……发展到外省的连云港、上海、宁波、福州、大连……鱼的销向由本省扩展到外省,甚至塞外。
同许多市场一样,价格便宜是吸引顾客的关键,诸城鱼市也是如此。贩鱼户到海边进鱼时,大多先跑10多个甚至几十个冷库,把行情和价格摸透后,再决定进谁的。因此,诸城鱼市上的鱼价比一些海滨城市还低呢。
以信誉取胜,这也是诸城鱼市发展迅速的原因。当年3家带头贩鱼户之一的王德祥,有10多个进鱼联系点,也有10多个老客户。他从不亏待顾客,有时为了拉住客户还不惜作赔本的买卖。
诸城鱼市上还流传着一句顺口溜:不怕不挣钱,就怕货不全。所以,品种繁多成了诸城鱼市的一大特点。日本人爱吃的鲅鱼,临沂人爱吃的毛扣,淄博人爱吃的大虾,内蒙古人爱吃的干鲅鱼、干刀鱼,在这里应有尽有。济南人和北京人爱吃的甲鱼、鲫鱼和鲤鱼,在诸城也会以山东最低的价格买到。鱼的品种多,来买鱼的不愁买不到,来卖鱼的不愁卖不了,买卖者都放心,市场也就活起来了。
诸城鱼市从1978年的3个鱼贩子,发展到现在800多人的贩鱼队伍,由那时的一年卖几十吨鱼,到如今每天卖几十吨鱼,增长之快还得益于优惠的市场政策。别处市场一般按卖鱼营业额的2%收取管理费用,这里收费不足1%。市工商部门还不断改善鱼市设施,并汇集全国各地的信息指导鱼贩们进鱼,使他们经营更得心应手了。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