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9阅读
  • 0回复

西南铁路在呻吟——今春运送“川军”记事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3-02-25
第2版(经济)
专栏:经济上台阶交通怎么办?

  西南铁路在呻吟
——今春运送“川军”记事
甘林邓从亿
经济上台阶交通怎么办?(3)
四川有1亿多人。人们把出川务工的农民称作“川军”,这是国内最大一支劳务大军。
“川军”每年要回家过春节。回川时,持续时间较长。节后返程则集中于20天左右。此时“川军”如决堤洪水:成都、重庆火车站,宝成线上的广元、绵阳,成渝线上的内江、隆昌、永川,襄渝线上的达县、渠县、广安,各火车站,人如潮涌,总滞留量在15万人左右。每年到底有多少“川军”出省,去年一说是600万。
车站太小了
80年代、90年代相继投入使用的成都、重庆新站,按设计分别可以一次聚集7000与5000人。但今年春运期间,成都站一度滞留旅客5万人,重庆站4万人,车站显得太小。
首先是售票厅太小。每逢春运,这两个站都在市区增设10多个售票窗口,以分散购票旅客。即便这样,1月31日,重庆站售票厅仍出现危险:一有人掀动人潮“浪头”,就有可能踩死人。
候车厅也太小。每逢春运,只能让旅客凭票在发车前入厅。眼看着数万旅客在广场受冻,铁路部门爱莫能助。
站前广场也太小。成都站有西南第一流的广场,春运时仍得用粗绳索把广场分割成若干小区,动用警察与部队控制局面,搞不好就会出事。重庆站广场更小。一遇雨天,旅客无法避雨,这里就曾经发生过候车的农民“占领”附近的公路隧道与街道办事处的事。成都、重庆站尚且如此,其它火车站更可想而知。
客车太少了
春运期间,铁路少开货车,增开客车。在“川军”的出征地成都铁路局,今年春运共用棚车代客车400多辆,但仍有很大缺口,一是“有线无车”,运行图上作了安排,车辆部门却无车派;二是“有轴无车”,可以扩编的列车,因没有车只能作罢。今年春运,铁道部千里迢迢从沈阳、呼和浩特、济南铁路局调车调人支援西南,节后终于每日加开重庆到广州的108次临客,仍是杯水车薪。虽然比去年春运多了一对去广州临客,但加起来四川去广州直通客车只有3对,每天最多发送1万来人。而同期仅14个站就积压旅客15万,其中大部分去广州。无奈铁路只能将去广州的旅客运去武昌、柳州、贵阳中转,走一段算一段。这就是成都铁路局的各家“邻居”每年叫苦不迭的原因。
恶性超员给铁路与旅客带来一系列问题。今年春运期间,广州到成都的52次列车上,一次就有6名旅客因神智不清而跳车。列车员与旅客从窗口拉回5人,但一位从厕所窗户跳车的旅客却不幸跌死。车厢内空气污浊也使不少旅客在途中犯病。51次特快第5包乘组一趟车就在餐车抢救了40多名旅客。车厢里到处挤满了人。厕所都无法用。51次到达广州时,满车是旅客遗弃的鞋子与行李——脚站肿了,鞋就无用了;行李被大小便污染了,只好“割爱”。
职工太辛苦了
春节,对“川军”压境的成都铁路局职工来说,是一年中最苦最累的日子。
每过大年初二,成都、重庆两个分局的领导,就带队分赴各站、各趟列车,开始长达1个月的苦战。
这一个月,车站每发出一趟列车,铁路职工都得声嘶力竭,把好售票关、候车关、检票关、上车关。襄渝线上的渠县站,售票员创下单人单班售票26万元的纪录。售票员下班后,连夜把各种票据用订书机订成沓;上班时站着卖票,动员各自的丈夫帮助点钞。就是这样,这个仅有9名售票员的三等站才应付了北方一二等站的客流量。
车站职工辛苦,列车上的职工更辛苦。今年春运,52次特快从广州站开出后,列车员仅从3个车厢就补收票款数万元。钞票来自旅客的袜底、内裤,像是从汗水中捞出来的。送饭下车厢,列车员穿件单衣,把装盒饭的竹筐顶在头上,送一次至少要两三个小时。就是这样,成都、广州间的51/52次特快第5包乘组连续工作110小时。回到成都,等待他们的命令是:3个小时后,上成都到西安的临时客车。(附图片)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