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9阅读
  • 0回复

山沟工厂创一流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3-03-01
第4版(要闻)
专栏:

  山沟工厂创一流
本报记者 王海咏
1993年1月,一封来自澳星发射中心的感谢信放在西铝人面前:“在澳星发射和航天信号研制试验的各项工作中,我们自始至终都得到了你们的巨大支持和诚挚帮助,……航天战线的广大职工谨向你们表示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对于生活在甘肃省中部山沟里的西北铝加工厂的人来说,收到这类感谢信,已不是第一次。
今年春节刚过,我乘车从兰州出发,在荒山秃岭间颠簸4个多小时,终于来到西北铝加工厂。
窗外寒意正浓,管棒型线材分厂的车间里机声隆隆,一条条排列整齐的生产线吐出或粗或细、或长或短的铝材。“春节歇了吗?”我问一位正在操作的工人,“哪有功夫呀!”他头也不抬地答道。分厂厂长指着地上一堆垒得高高的管材,告诉我:“台湾一家公司急需气缸用高精度管材,许多厂家不敢收这个活,我们揽了过来。去年他们试订了4吨,今年增加到7吨。”副厂长在旁边自豪地加了一句:“我们生产的中小管、棒材,质量上乘,在市场上颇有竞争力。”
你知道0.007毫米有多薄?一根头发丝的1/10至1/20。在板带箔材分厂,我看到了薄度为0.007毫米的“双零7”箔材。质检员向我演示了一番检验产品的过程,才知道铝箔的质量不仅要看薄度,还要看针孔多少。质检员告诉我,世界先进水平为一平方米有70个以下的针孔,而他们的产品每平方米平均21.5个。
一流产品靠的是一流技术。在一台1625毫米铝箔轧机前,陪同我采访的杨升同志给我讲了这样一件事:1988年,西铝从意大利进口了这台轧机,从进厂、安装调试到投产,只用了一年时间,全部是自己动手安装,负责调试的外国专家连声称赞。
从技术到产品,从服务到环境,西铝人都在力争一流。
当年,工科研究生郭士安和一大批同伴从东北来到这海拔1800米的陇西县城西郊时,工厂才刚刚兴建,他们那时看不惯这黄土、这山沟。
25年后的今天,已成为一厂之长的郭士安在这黄土高坡的小山沟里辛勤运作着,率领西铝人为国内外用户提供着大量优质铝材,使西铝成为国家大型企业。
这黄土,这山沟,一天天地变了样。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