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8阅读
  • 0回复

对进一步做好计划生育工作的思考——学习党的十四大报告的几点体会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3-03-01
第5版(理论)
专栏:用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武装全党笔谈(22)

  对进一步做好计划生育工作的思考
——学习党的十四大报告的几点体会
彭珮云
党的十四大报告把不断改善人民生活,严格控制人口增长,加强环境保护,作为90年代加速改革开放,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必须努力实现的一项主要任务。这不仅是90年代的一项主要任务,而且是整个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项主要任务。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要求我们提供一个与之相适应的良好的人口环境。
(一)
在当前和今后一个相当长的时间内,我国仍然面临着以下几个主要的人口问题:首先,人口规模大,每年出生的人口多。由于20年来积极推行计划生育的结果,我国妇女的生育率已经降到了较低的水平,但我国大陆总人口到1991年末已达到11.58亿人。由于受60年代至70年代前期人口出生高峰的影响,目前我国处于生育旺盛期(20—29岁)的妇女有1.2亿,到本世纪末仍有1亿人。因此,90年代平均每年出生人数仍在2000万以上。这样巨大的人口规模,对于我国的现代化建设是一个沉重的负担。
第二,人口质量不够高。据第四次人口普查结果,全国15岁以上人口中还有1.8亿文盲、半文盲,占总人口的15.88%;全国具有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只有1612万人,占总人口的1.4%。我们要加快经济的发展,必须十分重视提高劳动者的素质。
第三,人口结构方面也存在不少问题。在人口年龄结构方面,老年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重上升较快。1991年末,全国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已达1亿人;本世纪末,将达到1.3亿人,约占总人口10%。中国是世界上老年人口最多的国家,妥善解决老有所养、老有所用、老有所学、老有所乐、老有所医的问题,应当提到重要的工作日程上来。
在人口城乡结构方面,我国农村人口比重大,1990年占总人口73.77%,这对实现四个现代化和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质量都是一个不利因素。今后,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人口流动和城市化的速度将加快,这反映了社会的进步,同时,我们将面临由此带来的种种问题,包括调整产业结构、就业、住房、交通、水电、生态环境、计划生育管理等。
在人口性别结构方面,我国总人口中男女性别比例是正常的,但80年代以来,伴随着生育率的下降,男女婴出生性别比呈现升高的趋势。如果这种趋势任其发展下去,将造成男女性别比例失调,从而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
可见,为了使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有一个良好的人口环境,我们不仅要控制人口数量,使人口的增长同经济社会的发展相适应,同资源利用、环境保护相协调,而且还要努力提高人口质量,注意研究人口结构及其发展趋势,提出相应的政策和措施。控制人口数量是当前的主要任务,但不能只孤立地抓这一方面。如果我们只抓少生,而不重视优生,不重视晚婚晚育,不重视性别比例问题,不重视人口老龄化问题等等,我们就不可能解决好我国的人口问题,也不可能很好地完成严格控制人口增长的任务。
(二)
1990年5月,江泽民、李鹏同志在给中国计划生育协会的信中指出:“计划生育是我国一项长期的基本国策,它是从中国的国情出发,以马克思主义关于人口生产和物质生产相适应的理论为依据的。”党的十四大报告明确指出:“计划生育工作决不能放松,必须确保实现既定的人口控制目标”。这充分体现了我们党对于实行计划生育坚定不移的决心。
根据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类自身生产必须和物质资料生产相适应的理论,在人类社会赖以存在和发展的诸因素中,物质资料生产和人类自身生产是决定性因素。它们相互依赖,相互渗透,相互制约,共同构成人类社会生产的矛盾统一体。在这个统一体中,物质资料生产是矛盾的主要方面,具有决定性的制约作用。但是,人类自身生产对社会发展有重要的作用,能够促进或者延缓社会的发展。物质资料的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都与人口发生直接的联系,受到人口数量、质量、密度、构成等的影响。人类自身生产的状况,对一个国家的政治、思想、文化等上层建筑也有重要的影响。
在社会主义条件下,我们应当自觉地对人口生产进行调节,使人口发展同经济发展相适应。在当前和今后一个相当长的时间内,我国必须实行严格控制人口增长的政策,人口生产决不能放任自流。从中国的国情出发,为了更快地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我们必须坚持计划生育这个重大的战略决策。这与进行经济体制改革,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是完全一致的。我们一定要集中精力把经济建设更快地搞上去,同时一定要坚决把人口出生率降下来,对计划生育工作决不能有丝毫的动摇。
(三)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必将大大促进改革开放的步伐,大大促进社会生产力的进一步解放和发展,同时,也必将为做好计划生育工作创造更为有利的社会经济条件。
去年以来,随着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步伐的加快,计划生育工作又有新的进展。同时,也出现了一些新情况和新问题。计划生育工作既面临机遇,又面临挑战,出路在于改革。一方面,对于计划生育工作中多年来行之有效的基本经验,必须继续坚持并且不断地加以完善。另一方面,我们必须自觉地适应形势的变化,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不断深化计划生育工作的改革,积极探索和逐步建立有中国特色的同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新的机制。
这种新的机制应当把社会制约机制和利益导向机制结合起来。在中国这样一个农村人口占绝大多数,经济文化发展很不平衡的发展中国家,要想严格控制人口增长,决不能忽视社会制约机制。现在的问题是如何进一步贯彻国家指导与群众自愿相结合的原则,更好地加以制约。为了适应新的形势,必须加强法制建设,建立完备的计划生育法规体系和执法程序,不断增强广大干部、群众的法制观念,使公民都能履行法律规定的实行计划生育的义务,使各级政府和工作人员都能依法管理计划生育。搞好计划生育仍然是各级政府的一项重要职能。各级党委和政府应当承担完成本地区人口计划的责任,实行和完善人口与计划生育目标管理责任制。要切实加强和改进计划生育的宣传教育和各项服务,拓宽宣传和服务的领域,提高其质量和水平。围绕计划生育的各项服务搞得越好,控制人口的能力就越强。要下大决心用大气力继续加强基层建设和基础工作,逐步实现计划生育工作的经常化、科学化、法制化。当前特别要健全农村村、组和城市街道、居委会的计划生育工作网络,保证这项工作在基层经常有人抓。要千方百计稳定计划生育工作队伍,并使这支队伍在数量上和质量上能够适应工作的需要。要采取有效的措施加强对流动人口和其他各种难于管理的人群的计划生育管理。只要我们扎扎实实地把这些工作做好了,就能增强国家对人口增长的宏观调控能力。
在新的形势下,只靠社会制约机制来控制人口增长显然是不够的,应当把建立和健全利益导向机制放到重要的工作日程上来。利益导向机制是运用物质利益原则对实行计划生育的家庭给予奖励、照顾和优惠,使群众通过权衡利弊得失,放弃多生孩子的念头,主动实行计划生育。近几年,各地已经采取了不少政策措施,在扶贫开发、安排到乡镇企业就业、分配承包地、自留地、划给宅基地、办理养老保险等方面优待实行计划生育的农户,收到了很好的效果。今后,我们要更加自觉地从各方面建立和健全有利于计划生育的利益导向机制。
无论是完善社会制约机制,还是建立、健全利益导向机制,都需要动员全党全社会和有关部门齐抓共管。现在,国际上普遍把人口与资源环境同持续发展联系起来,认为解决人口这个重大而复杂的问题,必须同发展经济、扶贫开发、资源合理利用、环境保护、普及教育、改善医疗卫生条件、增进家庭福利、妇幼保健、提高妇女地位、妥善解决城市化、老龄化问题等结合起来,实行综合治理。我们是社会主义国家,更应当自觉地树立整体观念,对人口问题实行综合治理,走出一条人口、经济、社会、资源、环境协调发展的路子。
实行计划生育,控制人口增长,虽然不是直接创造物质财富,但是确实为国家和社会节省了大量的消费基金,减轻了人口增长过快给人民的衣食住行和教育、医疗、就业、资源、环境各方面带来的压力,对于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高人民生活水平,起了重要的作用;对于提高人口素质也起了积极的促进作用。不仅对当代有明显的效益,而且惠及子孙后代,其意义是深远的。
(作者为国家计划生育委员会主任)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