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52阅读
  • 0回复

善抓机遇迈新步——记黄河机电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赵佩珶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3-05-02
第1版(要闻)
专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企业家

  善抓机遇迈新步
——记黄河机电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赵佩珶
本报记者孟西安
“市场就是大海。我们黄河人就是在市场的大海中搏风击浪,扬帆奋进的!”
赵佩珶,这位黄河机电股份有限公司的总经理,回忆起公司走出低谷的历程,不禁发出这样的感慨。
“黄河”厂是拥有近8000名职工的大型军工企业。1979年,这个厂率先实行“保军转民”,开始生产黄河牌黑白电视机,随后又生产彩色电视机,产品以款式新质量优赢得了顾客的青睐。然而好景不长,1989年初,卖方市场一下子变为买方市场,厂里彩电积压达2000多万元!正是在这半年前,赵佩珶被提升为厂长。
职工们都说:赵佩珶“升”不逢时。
然而,新厂长却说:我打小在黄河浪里钻过,要敢于下海,不怕喝水。
赵佩珶和企业其他领导同志一起,首先从深化改革入手,增加企业的活力和实力。
“黄河”厂是西安市第一家实行承包制的大型企业,也是全陕西省7个超前改革试点企业之一。去年成立了黄河机电股份有限公司,下属的九个分公司,不仅可以直接面对市场,而且各分公司之间也建立了模拟市场的买卖关系。
赵佩珶认为,要在市场竞争中打胜仗,还必须把广大职工的心凝聚起来,把大家的积极性激发出来。为此,他和党委、工会并肩携手,对职工进行爱国、爱厂教育,企业连续五年保持“全国思想政治工作优秀企业”称号,并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状”。
“强者创造机会,智者利用机会,弱者等待机会”。黄河人在赵佩珶等一班人的领导下,正是善于创造和利用机会开拓市场的强者和智者。他们在市场开拓中搞产品调研,在市场变化中捕捉信息,在消费差异中抓空档,在战术推销中发展自己。
“最大的机遇在市场”。为了抓住机遇,赵佩珶和八名公司领导,每年最少花50天时间,和中层干部一起沉下去搞市场调研,去年还派出12个小分队,跑遍全国10多个省市,研究市场信息。他们发现,现在大城市百户彩电普及率达78%以上,需要大屏幕、多功能、新款式、高清晰度的换代产品;而农村的普及率仅有8%,市场广阔,尤其欢迎价格较低廉,对电源和功能要求不高而灵敏度较高的产品。于是,他们针对城市需求,很快推出54厘米和64厘米黄河牌平面直角彩电。针对农村市场,降低成本,扩大生产51厘米以下彩电。
“今天的质量就是明天的市场”。这是赵佩珶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他们在全国建立特约维修点近600个,建立了维修人员职责及奖罚制度,规定:凡消费者来信,有信必复,有求必应。在西安维修不超过3天,在省内不超过7天,外地不超过15天。企业被评为“全国用户满意单位”,黄河彩电荣获1992年“全国最畅销国产产品称号”。
广阔的市场,给“黄河”带来效益:1992年完成产值10.56亿元,是军转民开始的1979年的14.5倍;去年完成销售收入8.63亿元,是1979年的19.8倍;去年实现税利6363万元,是1979年的37.6倍。
面对恢复我国关贸总缔约国地位的挑战和机遇,赵佩珶在深思。他说:“你们能走进来,我们为什么不能打出去!我‘黄河’一定要在国际市场上占一席之地。”他们看准一些发达国家37厘米电视机生产的空档,加紧生产这种型号的产品出口,同时他们先后在香港、新加坡、南非、埃及等地“扎点”,建立起远洋出口机构或彩电生产线。眼下,他们已与俄罗斯签订了5万台电视机和2万台电冰箱的出口易货合同,并着手开拓英国、巴西等国的新市场。现在,黄河电器已出口十多个国家和地区。
赵佩珶上任4年来,企业累计创汇7507万美元,进入全国进出口额最大的企业行列,年出口总额约占西安市的1/4和陕西省的1/10。赵佩珶说:今年的销售战略,一是国内外并重,外经外贸并举;二是“近守远攻”——近不守无立足之地,远不攻无发展前景……(附图片)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